文/独具一格
中国女排进入新世纪以后,陈忠和打造了一支快速多变的黄金一代,全队小球串联技术过硬,防反功夫了得,一传铁三角张娜、周苏红和刘亚男无坚不摧,给全队进攻提速奠定了基础。进入北京奥运周期,黄金一代保留了多半阵容,随着强力重炮王一梅的崛起,跻身主力阵容。大梅虽然是北京、伦敦周期的主力,但是一传还是靠周苏红和张磊保障的,随着两位接应的淡出,王一梅的国家队之路很快走到了尽头。
北京奥运周期,王一梅的进攻自失还是控制不住,一场比赛下来经常进攻主要失误达到5分以上,不过由于她进攻的力量太大,威力刚猛,成为了中国女排不可或缺的进攻核心。2006年世锦赛若不是王一梅的横空出世,中国女排恐怕最终的成绩不止第5名,肯定在名次上还会更靠后。不过给予王一梅在进攻上保障的是来自接应周苏红和自由人张娜以及她的对角李娟,王一梅体重过大,在一传技术上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周苏红是中国女排历史上最为全面的接应,在进攻端步伐灵活,二三号位的跑动进攻出神入化,一传和后排防守技术更是一绝,有她镇守的一传体系和地面技术,就是一道名副其实的铁闸。雅典和北京奥运周期周苏红的一传是中国女排最令人放心的一环。
进入伦敦周期,周苏红有过2010年世锦赛短暂复出,而且还参加了亚运会,亚运会上的关键一扣一发成为了逆转韩国夺冠的功臣。周苏红退役之后,来自上海的接应张磊成为了周苏红的接班人,张磊的滞空能力强,2号位调整强攻的技术比周苏红还要好,具备了扎实的一传基本功,在二三号位的进攻也是神出鬼没,是中国女排2011年世界杯获得季军的最大黑马。
张磊在伦敦奥运周期也是为王一梅的进攻保驾护航的第一人,2013年亚锦赛之后随着张磊的淡出,王一梅也一同离队。里约周期的接应曾春蕾和龚翔宇以及杨方旭有一传能力,但是已经没有周苏红的全面,必须逼着主攻来接一传,王一梅确实接不了一传,只能让位朱婷,毕竟朱婷的一传还是有潜力的,而且朱婷的进攻比王一梅跳得还要高,威力更大。
中国女排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战术打法,也是根据人员配备来制定的。王一梅在北京、伦敦周期的进攻是中国女排最需要的,那就配备保障能力强的接应,到了里约周期保障型的接应已经退役,那主攻就与世界潮流接轨,打造全面型主攻,朱婷、惠若琪、张常宁、李盈莹都是全面型主攻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