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曾经亲口说过“中国女排没有主力和替补之分,只有先发和后发之分”但随后郎平又补充道“当然一支球队还是需要有几名核心球员的”。于是很多人认为郎平所说的没有主力和替补之分,只是她顾及替补球员感受的一种说法,实际还是有主力和替补之分的。然而如果有主力和替补之分,那么中国女排主力和替补到底怎么区分呢?可能此时会有人说,这不很明显吗,当然首发的就是主力,后发的就是替补。小编认为这种说法对,但并不全面。
主力球员的区别
中国女排最常规的首发阵容是被球迷称为“七仙女”的七名球员。她们分别是朱婷、张常宁、颜妮、袁心玥、龚翔宇、丁霞和王梦洁。按照首发即主力的观点,她们就是主力球员。但在中国女排比赛过程中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朱婷、颜妮、越心玥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替换下场。除非是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或者对手太弱。而张常宁、龚翔宇、丁霞常常会在比赛中被换下,尤其是在球队处于被动的局面时,这种换人已经成为常态。同是主力球员,为什么会受到不同的对待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主力也有区别。我们暂且先把以朱婷为代表的队员定义为核心主力球员,而张常宁为代表的球员定义为战术主力球员。
- 核心主力球员
以朱婷为代表的核心主力球员代表的是中国女排的中坚力量,她们在中国女排中是无可代替的存在。任何一个人的缺席都会给球队带来不可弥补的实力损失。她们是球队实力的保障,也是球队获得比赛胜利的保障。而且她们本身也极少会在比赛中出现错误。因此无论是任何重要比赛都离不开她们的存在。
- 战术主力球员
以张常宁为代表的主力队员是中国女排必要的保障力量。她们因为与核心主力球员配合时间较长而形成了非常高的默契度。因此在普遍情况下会与核心球员组成首发阵容。但她们并不是首发阵容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在个别比赛中因为战术需要,她们被其他球员代替首发位置。而且她们能不能成为首发,首发后能不能不被替换下场,都要看战术的需要。
替补球员的区别
既然主力球员有所区别,那替补球员会不会有区别呢?当然有,而且比主力球员区别更大。首先在替补球员中,就有一个独立的存在。她就是李盈莹。她作为替补球员往往在球队处于落后状态时被替换上场后就上场就不会被换下,而且不管她个人表现好坏,都能帮助中国女排走出逆境,最终实现逆转。姚迪和曾春蕾也会在比赛之中也会被替换上场,但经过一段时间还会被换下。而其他替补球员就基本鲜有机会上场了。那么我们可以暂且把李盈莹定义为核心替补。以姚迪为代表的球员定义为战术替补。其他替补球员定义为绝对替补。
- 核心替补球员
李盈莹作为中国女排的核心替补球员在常规状态下也并非不可或缺。但在非常规状态下她却是中国女排必备的保障。然而排球是竞技项目,在风云变幻的比赛中任何状况都可能会发生,这也就决定了李盈莹在球队中的不可或缺性。虽然没有主力核心球员作用那么明显,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
- 战术替补球员
以姚迪为代表战术替补球员是中国女排的补充力量。针对不同的的对手和具体比赛情况会随时替补战术主力球员登场。当然她们上场是因为当时战术的需要,因此也会因为战术的需要再次被替换下场。
- 绝对替补球员
其他一些绝对替补球员是中国女排的后备力量。她们鲜有机会登场比赛。除非是主力球员因受伤而无法继续比赛,或者是教练组刻意安排她们锻炼的比赛。但即便这样她们也必须时刻保持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随时准备登场比赛。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郎平的说法并不是顾及替补球员感受,而是因为中国女排球员作用错综复杂,不能简单粗暴的用主力和替补区分。而且她口中的核心球员也并非指的是所有首发球员,而应该是核心主力和核心替补球员。而且不管是主力球员也好,替补球员也罢,她们都是中国女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是国人引以为豪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