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传惹的祸!保障环节成她的瓶颈,而朱婷用两年时间完成赶超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陈忠和继续留任中国女排主教练,2005年开始着手打造新鲜血液,曾在2004年入队参与奥运陪练任务的辽宁主攻王一梅成了中国女排新的重炮手,在北京奥运周期和伦敦奥运周期始终占据着首发主力位置,只是在里约奥运周期,年仅26的王一梅无缘2014年国家队集训,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她技术不全面,而2013年才入队的主攻手朱婷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对王一梅的赶超,成为中国队新的重炮手。
当年王一梅横空出世,凭借190CM的身高和蛮不讲理地重扣,成为中国女排新的“铁榔头”,但是2005年刚在国家队立足的王一梅并未成熟,进攻中缺乏变化,而且失误特别多,经常扣中一个就丢好几个,真正出人头地是在2006年的世锦赛上,那一届世锦赛王一梅在发球技术排行榜上位列第二,总得分位列第三,成为世界级的重炮手,如果没有王一梅的进攻,可能中国女排进入当届世锦赛的前八名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2006年世锦赛奠定了王一梅在中国女排主力地位。只是王一梅的优缺点太明显,她在北京奥运周期和伦敦奥运周期因为进攻质量高,但是不接一传,必须要配备一名保障主攻和接应一起负责接一传,两个奥运周期的主攻手李娟和惠若琪、接应周苏红和张磊都具备了很强的一传能力,为王一梅的进攻保驾护航。最终王一梅在两个奥运周期拿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季军和2011年世界杯的季军。
2013年郎平上任,在执教理念上与世界一流强队接轨,要求主攻手必须具备一传能力,能攻善守的主攻手才能留队担当重任,在伦敦奥运周期的惠若琪因为保障环节突出,但是她的对角一直难觅。王一梅其实在2009年就开始强制性练习一传,只是一直没有练出来,只因体重较大,移动缓慢。这是世青赛冠军中走出来了一位潜质新星朱婷,虽然在一传上还有些生疏,但是进攻高度可观,一传有可塑之处。
朱婷用了2年时间,慢慢开始在一传上站出来主动接,自保是没问题的,2014年开始随着朱婷的慢慢成熟,王一梅就没再进过国家队。2014年在全队的努力中,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获得了亚军,从新跻身世界一流强队行列。
关于王一梅的问题,并不在于她吃了多少零食,很多女排队员都涉及零食问题,而是在于她的一传瓶颈无法改变,再加上腰伤比较严重,进攻质量已经深受影响。北京和伦敦周期是因为确实没有进攻比她更强的主攻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朱婷更为年轻而且技术全面,让王一梅彻底失去了国家队的位置。